老智慧發酵,益生菌多好多

酸白菜白肉菇菇鍋
台灣的夏天高溫濕熱,讓人食慾全消,孩子們不想吃飯,更是讓媽媽傷透了腦筋。
醃漬品入菜,鹹鹹酸酸又爽口的滋味,可幫助胃口大開,是夏天廚房的小法寶。但是,醃漬品如何挑,怎麼吃才健康?

醃漬產品可分發酵和無發酵,多數醃漬蔬菜都歷經發酵過程,才能延長保存時間。

台安醫院營養師曾祺舉例,像吃稀飯常配的鹽漬小黃瓜、菜心等,醃製等到蔬菜入味即可,不須經過發酵,就能直接食用;但像味噌、豆腐乳、韓式泡菜、榨菜、客家福菜、酸白菜等經發酵的食品,與無發酵醃漬物的不同,在於發酵過程會產生乳酸菌、酵母菌等益生菌,其中乳酸菌能補充腸道好菌,營造腸道內良好菌相。

發酵過程中,微生物能分解食物當中的蛋白質,轉變成較小分子,有利吸收的胺基酸。且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施明智強調,雖然醃製過程會流失部分營養素,但如納豆等醃漬品,不僅具有蛋白質,和經發酵後產生能補充腸道的好菌,更會在發酵過程中,產生原本不具有的維生素K營養素。

很多人擔心的鹽份含量,其實,醃漬過程中若放入的鹽分比例過高(超過20%),食物中的微生物根本無法生存,無論放多久,都不會產生發酵作用,只有純粹的醃漬效果。因此,依古法製造,口味微酸開胃,更帶有發酵醇香的食品,只要酌量使用,不需過度擔心鹽分的攝取,相反的,還能補充維持腸道健康的益生菌,能維持腸道酸鹼值,避免腸道鹼性過高,孳生過多壞菌。

愛吃漬物小提醒

1.購買之前 看清鈉含量
認清食品營養標示,每100公克的食物,含有超過500毫克的鈉,即屬於高鈉食品,如真的喜歡吃,仍須控制份量。

2.容器凸出 壞菌已孳生
當壞菌孳生較多會產生氣體,容器外觀能明顯看出表面突起,雖然未必代表腐壞無法食用,卻表示已孳生較多壞菌,建議別吃了。

3.日常飲食 多吃新鮮貨
不像日本、韓國或中國大陸北方地區,因冬季寒冷,會透過醃製發酵保存蔬菜、肉類度過寒冬。施明智認為,台灣民眾日常飲食,仍可選擇新鮮蔬菜,無須特地以醃漬菜取代。

常見醃漬物種類

1.發酵豆類:如臭豆腐、豆腐乳、發酵米豆、豆鼓、豆瓣醬、味噌等。
2.醬料類:如海鮮醬、蝦醬、魚露、蠔油等。
3.醃漬菜類:如冬瓜醬、鳳梨醬、樹籽、梅乾菜、榨菜、鹹菜、客家福菜、酸白菜等。



榨菜絲瓜
資料來源:聯合元氣網 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